食品安全将有唯一强制标准

   日期:2013-06-27     来源:人民政协网    浏览:5089    评论:0    
核心提示:        目前,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我国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已经启动。今年七八月份将会草拟清理工作报告并公

        目前,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我国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已经启动。今年七八月份将会草拟清理工作报告并公开征求意见。预计用两年的时间,建立起唯一强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组长王竹天研究员介绍,过去30多年间,我们国家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颁布了相应标准。目前我国现行的、有标准编号的强制性食品标准有近5000项。但他表示,标准数量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重复交叉和矛盾;二是过度管理。标准的重复交叉和矛盾会给标准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不仅让生产者无法找到应当遵循的标准,还会在监管中出现“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的现象。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的局面。

         天竹天强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唯一一套强制性的食品相关标准,但并不是唯一一套食品相关的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仅包括《食品安全法》中涉及安全性的八项内容,对食品非安全性性质并未加以规定。

        据悉,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将获得必要的补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范围之外的内容将全部转为推荐性的,由各归口部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国家标准这一层级将不再出现标准的重复交叉和矛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完善还将影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调整,以及将来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方向。

        食品安全标准不是万能的

        何时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樊永祥通过三种情况加以说明,分别为:鱼肉中发现汞、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和恶意添加增塑剂。

        “如果在鱼肉中发现汞,制定一个鱼制品限量,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但是鱼肉中的汞是环境造成的,即使食品部门加大监管或处罚力度,也不能解决。”樊永祥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澳大利亚是个鱼类消耗较多的国家,它通过一系列风险评估发现,鱼肉含汞对人体危害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限制鱼肉中的汞含量,可能对保护孕妇等特殊人群非常有帮助,但是同时会带来另一个后果,没有鱼可以吃。

       面临这种两难的选择,澳大利亚不是简单定一个标准了事,而是采取消费引导的方式,告诉孕妇,吃鱼是非常好的,是获取蛋白质的途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没有通过一个标准,一个简单的数字,把鱼一棒子打死,这是非常科学的风险管理方式。”

       樊永祥说:“我特别想和大家沟通的是,标准仅仅是可供选择的风险管理措施之一。有些问题是标准可以解决的,比如第二种情况,食品中使用防腐剂,有人为因素在内,可以控制,这种情况需要制定标准,而且标准也非常有效。但有些则根本不是标准缺失的问题,比如第三种情况,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苏丹红、三聚氰胺、增塑剂等非食用物质,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无须以食品安全标准作为监管依据,更不能以没有标准为理由逃避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监管责任。”

        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是两个概念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部主任樊永祥说,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是两个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泛泛地谈标准,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歧义。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很多热点事件,就是因为把食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相混淆。他解释,食品安全标准是企业应当强制执行的标准,而食品质量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是行业鼓励企业自律,由企业自愿采取的标准。

        举个例子,面包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烤得软一点还是硬一点,这些与人体健康无关的食品标准称为食品质量标准。除此之外,比如由于外界微生物、重金属的污染,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量是多还是少,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称为食品安全标准。

        国际标准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当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许多人常常质疑,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什么是国际标准?樊永祥说,“国际标准不是全世界都适用的标准,而是协调各国贸易的标准。比如欧盟不想进口美国的牛肉,就设一个限量值在这,其实是贸易的因素。再比如,有一些指标在中国的限量值是0.5,欧盟是0.3,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顾及消费者安全,其实,0.5的范围也是安全的。国与国之间标准的比较更多的是考虑贸易问题。”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都照抄或采用国际标准,就说明这个国家的食品监管水平有多高。不同国家的标准必须根据本国的膳食消费量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中国人的大米消费量比较高,所以对污染物的控制就比较严格;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可能很少吃大米,对大米中的污染因素就会适当放宽,对于某些物质就不制定标准了。”樊永祥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确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欠缺的不是数量和严格,而是科学基础、管理水平、人力物力的综合投入。

       标准不是越严格越好

       标准不是越严格越好。樊永祥说,过严的标准会大大提升执行成本,比如市场抽样检测带来的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产品卖得越来越贵,但是所带来的健康收益可能不会更多。

        比如黄曲霉毒素和肝癌的关系,大量文献证明,黄曲霉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标准大幅度降低后,会对粮食供应产生巨大影响,但是换取的可能只是每年每100万人口中大约少发生几例肝癌的健康保护,所以必须从保护人群健康和减小食品损失两方面综合考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