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酒业如何贴近消费者?

   日期:2015-03-05     浏览:8847    
 一个时代最缺什么,就越喜欢宣扬什么。一个时常把“贴近消费”放在嘴边的行业,说明他离“贴近”其实还很远。白酒企业面对未来,最迫切做的就是要切合时代需要,给广大民众传递一个“选择我”的声音。这不是简单的宣传,也不是几个公关活动可以做到的。

  2月28日起,几乎所有社交媒体用户都被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视频刷了屏,有网友称这一天为“柴静日”,在这个关乎全民利益的事件中,每个人都在用注视或参与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态度。有人可能会说:对雾霾这件事还需要科普吗?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过“空气有毒”的微博,地产明星潘石屹每天转发PM2.5的数值,大众对灰色天空的关注和忧虑从来就没停止过。然而,当每一个数值爆表的日子到来时,人们也只是在出门前约定俗成般地戴上口罩,或利用碎片时间在社交网络发张照片和几句牢骚,仅此而已。

  让话题回到我们的白酒行业,从2012年起,中国酒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如今,几乎每个企业都会说自己的酒如何“民酒”,如何“大众化”,如何“贴近消费”。不过,通常,一个时代最缺什么,就越喜欢宣扬什么。一个时常把“贴近消费”放在嘴边的行业,说明他离“贴近”其实还很远。就像在雾霾问题上,谁也不能就此嘲笑中国民众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双重人格——在话语上亢奋激烈而在现实中如此忍辱负重。

  不可否认,我们白酒业之前叫卖的“技术霸权”和“高贵身份”,能引领和征服精英阶层,唤起他们的共鸣。但广大的民众,广大的“屌丝”们,毕竟排山倒海地来了,他们渴望被人重视和尊重的愿望越发强烈,所以,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民酒”时代,白酒企业在产品上、宣传上能不能“贴近消费”,绝对不能停留在一句空话上,而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白酒要贴近消费,须做到以下几点:

  产品要贴近消费

  长期以来,我们的产品都是建立在色香味格协调的原则上,但对于新生代消费群来说,他们对于白酒的消费体验完全不同于父辈,“一醉方休”已基本上被他们所摒弃,开始追求饮酒本身带来的味觉、视觉、嗅觉上的舒适感受,讲究“微醺的状态”。所以,在产品上,要想贴近消费,不管加冰兑饮料,还是打破香型界限,只要符合食品安全原则、本着健康的目的,满足新生代对品质的需求,都是“贴近消费”的有益尝试。例如,宋河推出的扣扣以创新的包装和饮用方式创造了6天预售10万瓶的奇迹,酒仙网和泸州老窖的“三人炫”则印证了“粉丝”经济背后惊人的能量。

  文化上要贴近消费

  众所周知,啤酒是激情,是欢乐;红酒是优雅,是养颜佳品;威士忌被称为“生命之水”,但说起白酒,除了“买醉”、“活化石”之外,再无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金六福的福文化,今世缘的缘文化,宋河的礼遇文化,说到底,只能代表一家,而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白酒的文化。记得金沙有一套名为“高山流水”的酒具,只要将酒倒进去,就能浮现一位美人,让饮者在饮酒外还有特别的视觉感受。酒具上都可以从品味上贴近消费,重视体验,酒自然也可以。另外,要想在文化上贴近消费,笔者认为还应该包括对白酒消费文化的引领。再次以雾霾为例:如果回到十年前,在得知你的某位朋友在家里装了空气净化器这种奇怪玩意儿时,你会怎么想?而现在,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口罩无法完全抵抗雾霾对你和你家人健康的侵袭,但使用高级别智能新风系统却能让你放心很多。白酒消费文化自然也能如此。

  公关活动上要贴近消费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认为,没有什么传统老板,只有传统思维的老板。“技术方面的东西,的确花钱就可以搞定,但思想的东西,如果不改变,还是会如同清王朝那些装备了现代军舰大炮的北洋海军一样会沉没黄海。”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各个酒企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与消费者对话,如五粮液特曲的千城乒乓球行动,西凤酒的“丝绸之路万里行”,“洋河一号”用移动互联对全国的布局,宋河的“鹿邑大曲文明河南人”,都取得了不错的参与关注效果,可以称为公关活动上的创新和贴近消费,值得整个行业去学习。

  不管是出于对潜在威胁的警惕,还是对未来生活的预见,观念前置始终是少部分人行动的出发点,但这些被前置的观念,总有一天会在行业内呈现。以目前中国民众的白酒情结和消费心理,笔者认为白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民众心里的位置不会有太大变动,而在以人为本的大框架下,白酒企业面对未来,最迫切做的就是应该迎合时代需要,贴近消费,给广大民众传递一个“选择我”的声音。这不是简单的宣传,也不是几个公关活动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共同努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